近日,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草种创新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在国际知名期刊Field Crops Research(IF2022=6.145)在线发表了题为“Recurrent selection of new breeding lines and yield potential, nutrient profile and in vitro rumen characteristics of Melilotus officinalis”的研究论文。兰州大学博士生陈利军、硕士生王鹏磊为并列第一作者,兰州大学张吉宇教授为通讯作者。国际家畜研究所Ermias Habte、Chris Stephen Jones和Zulfi Jahufer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成艳芬教授也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NSFC-CGIAR)、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课题、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111引智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草木樨(Melilotusspp.)属于一年或两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耐贫瘠、耐旱、耐盐碱,在全球被广泛用作饲草、轮作、土壤保持作物和盐碱地改良,上世纪80年代前,草木樨是美国南部和西部地区的豆科牧草之王。但是草木樨含有香豆素,当家畜采食霉变的草木樨后内脏会受损害,使草木樨在家畜生产中的作用受到了限制,通过培育低香豆素草木樨品种可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兰州大学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研究团队通过连续二次轮回选育技术,培育出低香豆素、兼顾高蛋白和高产量的黄花草木樨新品系,显著提升了新品系的消化率,是国内首个低香豆素的草木樨新品系。
据悉,兰州大学草类植物育种与种子研究团队在王彦荣教授的带领下自2011年以来长期开展草木樨遗传选育,目前已收集国内外草木樨属种质资源700余份,加强与新西兰草地研究所和国际家畜研究所的国际合作,于2021年国际上首次发布了白花草木樨高质量的基因组,通过连续10余年两次轮回选育获得的低香豆素草木樨新品系已经入选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